部首:勹
五行:水
读音: bāo
结构:半包围结构
笔画:5
部外笔画:3
撇、横折钩、横折、横、竖弯钩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104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139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181 |
1995年 | 181 | 1987年 | 184 | 1982年 | 166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185 |
一、包bāo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湖北之监利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蒙、满、回、瑶、土家、东乡、仫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包牺氏后有包氏。”包牺亦作“庖牺”。音fúxī。其后或以“包”为氏,当亦音变为bāo。
2、郑樵注云:“楚大夫申包胥后,以字为氏。”申包胥,楚公族大夫,姓公孙,封於申,故号申包胥。
3、或为鲍姓所改。“丹阳包氏,本鲍氏,避王莽乱改包。”见《姓氏考略》。丹阳即今江苏镇江。丹阳包氏之先为泰山(即今山东泰安东南)鲍姓,南迁,改氏。
4、或为俞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宋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,自言闻包待制(按:即指传说中的包公)为朝廷忠臣,乞赐姓包,上从之。”
5、或为满族乌雅氏所改。见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6、蒙古族包姓或为博尔济吉特氏所改,本为部落名,以部为姓,乃元代皇家姓氏。后或取博尔济吉特氏之首音谐“包”而为单姓。
二、包
包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5%。尤以江苏、浙江多此姓,二省包姓约占全国汉族包姓人口13%。
包姓起源:
1、相传古帝庖牺氏(即伏羲氏)之后有包氏,见《路史》。
2、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(楚君蚡冒之裔)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子孙徙居上党。
3、丹阳包氏,其先为泰山鲍氏,王莽时避难,去鱼为包。
4、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,自言闻包侍制(即包拯)为朝廷忠臣,乞赐姓包。
5、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。
6、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氏者。
7、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氏。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,汉姓为包。
8、瑶、彝、土家、东乡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包姓名人:
包咸,东汉时会稽曲阿人,累官大鸿胪。
郡望:丹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