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首:宀
五行:土
读音: wǎn,yuān
结构:上下结构
笔画:8
部外笔画:5
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横折钩、竖弯钩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556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无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无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一、宛wǎn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辽宁之清原、建平,山西之大同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徽县,湖北之老河口,福建之清流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回族、傣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氏寻源》注其源:
1、“伏羲师有宛华,黄帝时有宛朐,此宛姓之始。”
2、“楚之宛,郤氏之别也。”
3、“春秋时,齐、楚、晋、郑皆有宛氏。”春秋时楚有宛春,大夫;明代有宛嘉祥,嘉靖举人,官知县。
二、宛yuàn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“苑”曰:“亦作‘宛’。《状》云:商武丁子先(按:或作‘文’)受封於苑,因以为氏。”则“宛”与“苑”本同姓,后乃分氏。此当系出子姓。
2、《姓氏词典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伏羲师有宛华;黄帝时有宛朐,此宛姓之始。”
3、又云:“楚之宛,郤氏之别也。”郤氏本晋公族,此当系出姬姓。
4、又云:“春秋时齐、楚、晋、郑皆有宛氏。”(按:《中文大字典》注“苑”引《尚友录》则云:“苑,亦作‘宛’,音怨,非。”今多音wǎn,为现行姓氏。)春秋时楚有宛春,为大夫;明代有宛嘉祥,思南知府。
三、宛
宛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宛姓起源:
1、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,黄帝时有宛朐,此宛姓之始,见《姓氏寻源》。然,一说宛邑为地名,在今山东荷泽西。
2、春秋时魏大夫食采于宛,后因邑为氏。
3、宛,古国名,与苑同,当以国为氏。一说即宛丘为古时陈国之都,在今河南淮阳东南。
4、春秋时齐、晋、郑等国均有此姓。
5、春秋时楚之宛姓,系郤氏之别。
6、回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宛姓名人:
宛春,春秋时楚大夫。
郡望:下邳、南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