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动取名logo

部首:一

五行:火

读音: dīng,zhēng

结构:单一结构

笔画:2

部外笔画:1

横、竖钩

丁姓图片

丁姓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482018年482014年41
2013年482007年482006年48
1995年501987年461982年46
明朝58元朝62宋朝58
北宋177

丁姓的来源和历史

一、dīng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,湖北之监利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京、傈僳、鄂伦春、东乡、保安、彝、侗、苗、土家、高山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太公金匮》云:“武王伐纣,丁信不朝。丁姓始此。”

2、郑樵注云:“姜姓。齐太公生丁公伋,支孙以丁为氏。”归“以次为氏”之列。(按:谥法虽始自周,周自文王以后世称谥。是时诸侯犹未能遍及晋鲁大国也。鲁再世伯禽称鲁公;晋再世燮父称晋侯;曹、蔡皆四世未称谥;齐再世伋称丁公、三世得称乙公、四世慈毋称癸公、五世哀公不辰,而后称谥。则知所谓丁公者、长第之次也。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姓氏考略》皆“以谥为氏”,不确。)(3)为孙姓所改。《三国志·吴志》注引《江表传》载:“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,别其族为丁氏。”

4、或为于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枫窗子牍》载:“宋有无赖子于庆,欲依丁谓。一老儒教其改姓丁,后果得意。”

5、或出自回纥族。杨士奇《东里文集》载:“丁鹤年,其先西域人(按:实回纥族),西域人多名丁,既入中国,因以为姓。”又:《中国人的姓名·回族》称:回族之丁姓,来自阿拉伯文“底尼”,意为宗教,促读“丁”音。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男子,为了表示对宗教的虔诚,常在名字之后缀以“底尼”(丁),如伊普迪哈鲁丁、奕赫抵雅尔丁、荻独步丁、职马禄丁(丁鹤年之父)、吉雅漠丁(丁鹤年之从兄)等,其后皆以丁为姓。又,现代保安族之丁姓,亦源于此。其先有名“加麦丁丁”者,意为宗教之美;或名“努尔丁”,意宗教之光。后取其尾音谐“丁”字而为单姓。

6、为明代元人名字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姓》:“明赐元人姓名:丹朱尔曰丁顺。”

7、清代高丽族亦有丁氏,世居思山县地方,见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。

二、

丁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4%。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山东、江西、浙江、贵州、吉林、辽宁等省多此姓。上述11省之汉族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丁姓人口72%。

丁姓起源:《太公金匮》载,周武王伐纣,丁侯不朝。丁姓始此。当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。系自姜姓,齐太公之子伋谥丁公,支孙以丁为氏。三国时吴国孙权因族人孙匡烧损茅芒,致乏军用,别其族为丁氏,见《三国志·江表传》。宋时有无赖子于庆,欲依附丁谓(淳化进士,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昭文馆大学士,晋国公)。一老儒教其改姓丁,后果得意,见《枫窗小牍》。明时西域人多名丁,入中原后,遂以名为姓。明时赐元人丹珠尔姓丁名顺。清时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。彝族姓。彝族尼质氏,汉姓为丁。清时高丽人姓,世居辽宁恩山。瑶、鄂伦春、傈僳、东乡、土家、保安、回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丁姓名人:

丁复,始为赵将,后从刘邦入关,定三秦,破项羽,拜将军,封阳都侯。

郡望:济阳、济阴、陈郡、谯国、扶风、西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