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首:氵
五行:水
读音: pān
结构:左右结构
笔画:15
部外笔画:12
点、点、提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36 | 2018年 | 36 | 2014年 | 36 |
2013年 | 35 | 2007年 | 37 | 2006年 | 36 |
1995年 | 28 | 1987年 | 52 | 1982年 | 48 |
明朝 | 31 | 元朝 | 42 | 宋朝 | 45 |
北宋 | 43 |
一、潘pān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辛集、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水、瑶、彝、鲜、京、侗、高山、仫佬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芈姓。楚之公族,以字为氏。”
2、《广韵》载:“潘,又姓。周文王(子)毕公之子季孙食采於潘,因氏焉。出广宗、河南二望。”则此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
3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后魏改破多罗氏为潘氏。”
4、或为赵姓所改,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元·有故改氏》云:“元潘绍,本姓赵,系廷美之后,因避难改姓为潘氏。”
5、又,《中国人的姓名·高山族》注引《小琉俅漫志》云:“初,熟番(按:指高山族之平埔人。)有名无姓,既准与试(按:指参加科举),其时巡台掌学政,就‘番’旁加水三点为潘字,故诸童多潘姓……”此乃高山族姓之所由始。春秋时楚有潘党,大夫,喜射;西汉有潘瑾;东汉有潘勋;三国时吴有潘璋,右将军;晋代有潘岳;明代有潘士达;清代有潘奕隽。
二、潘
潘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42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广东、江苏、安徽、内蒙古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浙江等省区多此姓,8省区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69%。
潘姓起源:
1、系自姚姓。舜之后有潘国,见《国名纪》。子孙以国为氏。
2、系自芈姓。楚公族有潘姓,见《姓氏寻源》。
3、系自姬姓。潘氏水名,在河南荥阳,以水名邑。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(故城或在今河南商丘西北之潘侯集),子孙因以为氏,见《广韵》。
4、广宁石门潘氏,出自北魏时三字姓破多罗氏。
5、西夏人姓。
6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铁岭。今满族姓。
7、清台湾土著姓氏,取义蕃族为潘姓。又,清道光六年,淡水厅下南庄(今苗栗南庄乡)之赛夏族加模拉来氏,意曰蝉,改姓为潘。又,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之一有潘氏。
8、赵姓有改为潘氏者。
9、宋时抚水州民有区、廖、潘、吴四姓。抚水州民系今毛南、水等民族之先民。
10、苗族姓。又,贵州黄平县苗族喀嘎杷氏,汉姓为潘。
11、水、京、土家、蒙古、彝、瑶、仫佬、回、壮、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潘姓名人:
潘父,春秋时晋大夫。
郡望:广宗、河南、荥阳。
其他:
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潘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米田,即以其原姓分析而成。1945年台湾光复,奉令仍恢复潘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