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首:田
五行:火
读音: tián
结构:单一结构
笔画:5
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34 | 2018年 | 34 | 2014年 | 33 |
2013年 | 36 | 2007年 | 34 | 2006年 | 46 |
1995年 | 40 | 1987年 | 58 | 1982年 | 55 |
明朝 | 67 | 元朝 | 43 | 宋朝 | 27 |
北宋 | 156 |
一、田tián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,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四川之合江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白、水、侗、彝、苗、瑶、佤、鲜、哈尼、土家、布依、仡佬、拉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即陈氏。陈厉公子完字敬仲,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,敬仲惧祸奔齐,遂匿其氏为 ‘田’。陈、田声近故也。应劭云:‘始食采地。’ 然齐无田邑,至田和纂齐为诸候,九世至王建,为秦所灭,建弟及田儋,儋子市,儋从兄荣,荣弟横、弟子广,项羽时并裂地称王,旋皆破灭。汉兴,诸田并徙阳陵,后又徙北平。又,田都、田角、田间,亦田氏之族也。汉兴,徙关中。”(按:此从浙江书局版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。《九通分类总纂》因错简,多有讹误。) 陈为舜后,故此当为陈氏所改,系出妫姓。
2、为元人姓名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明赐元人姓名:察察曰田义。”
3、或为黄姓所改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列卿录》载:“有黄姓改为田者,黄子澄之子,变姓名为田经。黄子澄,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。”
4、清代高丽族亦有田姓,世居平壤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5、或为满族姓田佳氏、罕楚哈氏所改。见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6、今佤族之田姓。由“央岗”所改。
7、土家族之田姓,则由庹姓而来,俗传“田、庹无二姓”。注(6)、
7、俱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春秋时晋有田苏,宋有田景,齐有田巴;汉代有鲁相田叔、太尉田蚡、丞相田千秋、大鸿胪田广明、大司农田延年、魏议郎田畴,皆敬仲之苗裔也 (见《郑通志》);唐代有田承嗣;明代有田汝成,又有田荆。又,田氏或改为别姓者:“后周田弘为大司空,雁门郡公,赐姓纥干氏”;且,“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 ‘第二’,有 ‘第五’,有 ‘第八’。”(俱见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。)
二、田
田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8%。为我国人数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四川、山东、河北等省多此姓。上述4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43%。
田姓起源:
1、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厉公之子公子完,字敬仲,为舜之后。与太子御寇相善。陈宜公杀太子御寇,陈完恐祸及己,奔齐。齐桓公使为工正。以齐地陈、田音相近,不欲称本故国号,而改姓田。一说,公子完奔齐后,食采于田,至八世孙常,擅齐政,为强家,始称田氏。
2、并州田氏源出匈奴。
3、西夏人姓。
4、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,汉姓为田。
5、明惠帝时太常卿黄子澄之子经,因避祸而改姓田。
6、明清时云南鹤庆府在城驿土驿丞姓田,为白族。
7、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有田氏,为藏族。
8、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,得姓始于宋朝。
9、清时湖广施南,古时巴地,土司姓田,得姓始于明朝。
10、明时赐元人察察姓田名义。
11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、抚顺等地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罕楚哈氏,田佳氏等均改姓田氏。今满族姓。
12、清高丽人姓。世居平壤。今朝鲜族姓。
13、德昂族姓。云南潞西红崩龙族勒路邦贡氏族,汉姓为田。
14、佤族羊木干氏,汉姓为田。
15、四川、甘肃地区白马人额惹氏,汉姓为田。
16、苗、瑶、彝、土家、台湾土著、回、蒙古等
田姓名人:
田穰苴,田完之苗裔,春秋时齐景公大夫。
郡望:北平、雁门。
变化:北周赐大司空、雁门郡公田弘姓纥干氏。
其他:
日本占领台湾时,台湾田姓曾一度被迫改为日本田村、田尻、原田、本田、坂等姓,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原田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