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首:氵
五行:水
读音: wāng
结构:左右结构
笔画:7
部外笔画:4
点、点、提、横、横、竖、横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58 | 2018年 | 58 | 2014年 | 58 |
2013年 | 60 | 2007年 | 58 | 2006年 | 56 |
1995年 | 49 | 1987年 | 57 | 1982年 | 72 |
明朝 | 28 | 元朝 | 21 | 宋朝 | 32 |
北宋 | 104 |
一、汪wāng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土、壮、苗、水、侗、土家、傈僳、东乡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汪芒氏之后。”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,因以为氏。”此则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
3、为女真族完颜氏所改。金代女真之完颜氏乃皇家,或改汉姓为“王”,或谐王音而为汪、翁。
4、蒙古族亦有汪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元·有故改氏》载:“元翁观部人以汪为氏。”盖取“翁观”之首音谐以音近之“汪”字而得。
5、土族之汪姓,出自汪失加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土族》有载:南木哥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率部归明,授指挥佥事,其子汪失加,因称其为汪土司,其后遂以汪为姓。
6、傈僳族之汪姓,则出自“汪扒”——汉意为鱼氏族。因以为姓。或取“汪扒”之首音,谐以汉字汪、王而为单姓。春秋时鲁有汪踦;汉代有汪父和,会稽令;五代吴越有汪台符,歙人;南宋有汪元量,钱塘人;清代有汪士慎。
二、汪
汪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8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安徽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44%。其次为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南、浙江等省,上述6省汪姓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72%。
汪姓起源:
1、系自漆姓。相传为古诸侯汪芒氏之后。汪芒,古国名,防风氏之后,在虞夏商时为汪芒氏,至周为长狄,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成公之庶子,食采于汪,因以为氏。
3、系自嬴姓。秦国之支庶之后,见《姓考》。古汪侯国。在临晋(秦置临晋县,故治在今陕西大荔),后因以为氏,见《国名记》。
4、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申氏、汪古氏等,汉姓均为汪。元时翁观(即汪古,亦作黄掴、雍古)部人以汪为氏。
5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、完颜氏等均有改姓汪者。今满族姓。
6、清高丽人姓,世居得州。
7、清青海西宁南木哥土司为汪氏。今土族姓。
8、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汪曲批,系藏族。
9、清时湖广永顺土司为汪姓,得姓于明朝。
10、清时云南元江土千户为汪姓。
11、回、蒙古、土家、锡伯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汪姓名人:
汪踦,春秋时鲁人。
郡望:平阳、新安。
三、汪
汪姓起源:汉置汪陶县(故城在今山西山阴东),居者或以为氏。汪陶县在雁门,音枉,见《希姓录》。